第46章 原名黑山色深沉 红山更名意欣欣(9/1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以种植玉米和土豆为主,那里的土地肥沃,产量丰富。然而,地理位置的限制,让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始终难以提升。”

    “毛家冲的村民在搬迁前,曾尝试过多种方法来改善生活条件,比如修建水利设施,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效果并不显着。”杨应奎老人感慨地说,“在政府的帮助下,村民们最终决定搬迁到魏家冲,那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孩子们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两个废村,虽然已经荒废,但它们的存在是红山村历史变迁的见证。大丫口废村和毛家冲废村的搬迁,是红山村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村民们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智慧,也展现了政府在改善民生、推动乡村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站在废村的遗址上,我看到了残存的石墙和倒塌的房屋,它们仿佛在低语着过去的故事。这些废村,虽然不再有人居住,但它们的精神和记忆却永远留在了红山村的历史中。它们提醒着后人,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要铭记那些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付出努力的先辈们。

    红山村的历史,就是这样一部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故事。废村的记忆,不仅是红山村历史的见证,也是激励着村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红山村的人们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新的篇章,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更加辉煌的足迹。

    7

    在红山村这片饱含传奇的土地上,除了那些镌刻着历史印记的村民小组和沉寂的废村,还有一些地名,它们如同散落在山间的明珠,各自诉说着独特的传说。在这其中,花椒凹地、大坪子废村、小白水废村,便是这些地名中的璀璨星辰。

    我们踏入了花椒凹地,杨应奎老人指着远处的山凹,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花椒凹地,因其地处山凹,四周环山,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而凹地中生长着野花椒,故得此名。”这片凹地,位于红山村的后山,地势隐蔽,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是花椒生长的天然宝地。

    花椒,那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植物,不仅是红山村村民的调味佳品,更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支柱。每当收获季节,村民们便忙碌于采摘花椒,将其晾晒成干,出售换取生活所需。花椒凹地,因此成为了红山村的一个地标,它见证了村民们辛勤的汗水与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