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白鹤村名形似鹤 清朝采矿炼铜热(2/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字的背后,蕴藏着一段与铜矿紧密相连的历史篇章。这里曾是铜矿的宝地,铜的开采与加工让村庄一度繁荣昌盛。然而,随着资源的枯竭和时代的流转,白鹤村也逐渐步入了衰落。尽管如此,铜韵的传承却成为了村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在一户温馨的农家小院中,我有幸遇到了三位村民:张正丰、肖朝能和何丽萍。他们热情地邀请我入座,开始向我娓娓道来白鹤村的铜韵故事。

    张正丰,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穿越时光的长河,将我们带回那个铜香弥漫的年代。他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手中摩挲着一把泛着古铜色的旧式铜壶,缓缓地讲述着白鹤村铜矿开采的悠久历史。

    “白鹤村的铜矿开采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张正丰的声音沙哑而有力,“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整个村庄都弥漫着铜的香气。那是一种独特的味道,混合着铜的金属光泽和岁月的沉淀,让人一闻便知,这是白鹤村。”

    他回忆起那些年的景象,眼神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那时候,村庄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村民们世代相传,技艺精湛,铜器制作工艺独步江湖。我们从小就在铜矿边长大,看着父辈们从矿山中开采出闪亮的铜矿石,然后经过一锤一凿的锻造,变成一件件精美的铜器。”

    张正丰指着远处的一座山丘,那里曾经是白鹤村铜矿的所在地:“那座山,是我们村子的骄傲。我们村里的铜矿资源丰富,品质上乘,吸引了无数商贾前来交易。那时候,白鹤村可是远近闻名的铜器之乡。”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们村里的铜匠,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他们不仅懂得如何开采和提炼铜,更懂得如何将铜打造成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每一件铜器,都是我们村匠人的心血结晶。”

    张正丰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过去技艺的敬仰:“那时候的铜器,不仅仅是实用的工具,更是我们村子的文化象征。每一件铜器上,都刻有我们村子的名字,那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传承。”

    他轻轻地抚摸着铜壶的把手,仿佛在触摸着一段段往事:“现在,虽然我们搬迁到了城里,但白鹤村的铜韵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那些铜矿、那些铜匠、那些铜器,它们都是我们村子的记忆,是我们永远无法割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