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新山村名黑窝铺 河窝半山凹地居(7/2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安置点的一处培训中心,我见证了村民们认真学习技能的场景。他们求知若渴,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张建川告诉我:“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学一门手艺,为家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尽管挑战重重,但新山村的村民们从未放弃希望。他们坚信,只要努力,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

    在安置点的一处社区活动中心,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由村民们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他们用歌声、舞蹈和乐器演奏,表达了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普存花在台上唱起了彝族山歌,她的歌声悠扬动听,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徐振东在演出结束后告诉我:“虽然我们离开了新山村,但我们的心始终留在这里。我们希望,新山村能够发展得更好,我们的家乡能够变得更加繁荣。”

    新山村的搬迁之路,虽然充满了艰辛,但村民们从未放弃希望。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决心,书写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我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新山村的村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6

    张家梁子的故事

    在东川城区的易地扶贫安置点中,有一片是张家梁子的居民点,这里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洋溢着文化的传承。我有幸邂逅了这里的一位资深居民,张大爷。他的面容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但眼中却闪烁着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眷恋。

    张大爷的热情如同春日的暖阳,他邀请我至家中做客,一踏入门槛,家的温馨便扑面而来。墙上挂着的家族族谱,仿佛是一幅历史的画卷,记录着张家梁子张家的兴衰变迁。张大爷轻轻翻开族谱,开始向我娓娓道来张家梁子的故事。

    “张家梁子,这个名字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张大爷的声音中充满了自豪,“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山梁,但我们的祖先独具慧眼,选中了这块宝地,决定在此扎根。”

    张大爷指着族谱上的名字,继续讲述:“我的曾祖父是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的张家后人。他勤劳勇敢,带领家族开荒拓土,逐渐将张家梁子打造成了一个富饶的村庄。”

    “那时,张家梁子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张大爷回忆道,“我们耕种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