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鲁城纳黑彝居城,彝语村名意深藏(2/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息。

    在漫步于村庄的小路上,我有幸遇见了三位村民,他们是李有田、王广明和孙家花。李有田,年约六旬,满脸皱纹中蕴含着岁月的沧桑,但他的眼神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王广明则显得年轻些,身材魁梧,嗓门洪亮,是村里出了名的“壮劳力”;孙家花则是一位温柔贤淑的中年妇女,她的笑容总是那么慈祥和蔼。

    这三位村民的热情让我倍感亲切,他们主动上前与我打招呼,并诚挚地邀请我到家中做客。在愉快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不仅是鲁纳村的居民,更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他们愿意成为我在鲁纳村的向导,为我讲述这里的过去和现在,让我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村庄的历史和文化。

    李有田向我讲述了鲁纳村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清时期就有先民在此定居。这里的人们勤劳智慧,世代传承着独特的农耕文化和民间艺术。王广明兴致勃勃地向我展示了他家中的手工织布机,那是鲁纳村传统手工艺的生动见证。孙家花则分享了她家的家常菜谱,那些简单的食材在她的手中变得美味可口,令人垂涎。

    在三位村民的陪伴下,我开始了在鲁纳村的探索之旅。他们的故事让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意,也让我对这个村庄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鲁纳村的故事将会继续传承下去,而我的笔也将记录下这些珍贵的记忆,让它们永远流传。

    三

    鲁纳村,这个名字在珙王山中的阿旺镇已经悠扬了数百年,它的历史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蜿蜒曲折,承载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辉煌。

    追溯至清朝初年,鲁纳村便有了先民的足迹,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开疆拓土,耕耘生计。那时的鲁纳村,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村民们依山傍水,过着自给自足的宁静生活。到了清朝末年,随着国家行政区划的变迁,鲁纳村被纳入珙县的版图,开始了它新的篇章。

    民国时期,鲁纳村经历了更多的社会变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鲁纳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村民们参与了土地改革,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村子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也随之蓬勃发展。然而,由于地处偏远,鲁纳村的发展步伐相较于其他地区显得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鲁纳村历经多次行政区划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