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村民小组,村民们以农耕为业,养殖业亦成为村庄经济的一抹亮色。
岁月的长河中,小营村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见证了无数的沧桑变迁。其历史脉络可追溯至遥远的清朝时期。
在清属东川府清宁里的岁月里,小营村隶属于东川府清宁里,彼时名为“营盘村”。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它曾经是军事要塞的历史紧密相连。史书记载,营盘村的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南宋时期,那时为抵御外敌,此地设立了坚固的军事防御设施。随着时间的流转,营盘村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军事驻防地,蜕变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村落。
清朝时期,营盘村的战略地位愈发显赫,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东川府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这一时期,村庄的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居民的生活也日益富足。
1949年新中国成立,营盘村正式成为祖国的领土。1958年,随着农村集体化运动的深入开展,营盘村成立了生产大队,村民们开始了集体耕种,共同发展生产的历程。这一时期,村庄的名称也正式更名为“小营村”,这一名字寓意着村庄在不断的进步与壮大之中。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小营村,村庄的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村民们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此期间,小营村的辖区面积不断扩大,周边的自然村落也逐渐融入这个大家庭。
迈入21世纪,小营村的发展步伐更加坚定。2000年,为了更好地进行村庄的管理和服务,小营村正式更名为小营村民委员会。村庄的名称正式定为“小营村”,这一名称至今沿用。
尽管在历史的洪流中,小营村的名称几经更迭,但其地理位置、海拔、辖区面积等基本特征始终如一。如今,小营村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美丽村庄。在这里,村民们不仅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共同书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乡村发展新画卷。
三
在夕阳的柔和余晖下,我有幸结识了三位年迈而智慧的长者——陈连志、段朝金和陈连芳。他们均已步入古稀之年,却是小营村历史的忠实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今天,让我们一同静心聆听,他们口中流淌出的那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