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长岭子村岭蜿蜒 彝语村名意深藏(10/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愈发热烈,陈翔又提出一个新想法:“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乌蒙山区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我们可以打造一些特色农家乐,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朱金雨点头赞同:“是的,翔哥。我们可以邀请一些设计师来帮我们规划乡村旅游区,让这里既有自然风光,又有文化底蕴。”

    他们还计划通过农业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的种植和养殖技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同时,他们希望通过建立合作社,让村民们共同参与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渔业的养殖,实现共同富裕。

    陈翔与朱金雨的规划逐渐成形,他们的声音在晒场上回荡,仿佛是长岭子村未来发展的号角。村民们被他们的热情与远见所吸引,纷纷加入了这个宏伟的蓝图之中。这个曾经宁静的乡村,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正当陈翔与朱金雨为自己的发展计划兴奋不已时,村里的陈显福老人,一位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长者,突然站了出来,加入了他们的行列。陈显福不仅对农业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他的智慧如同老树根般深植于这片土地,而且他曾经在外地求学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对市场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陈显福老人的加入,让陈翔与朱金雨感到无比的欣喜。他们知道,陈显福老人的经验和智慧将是他们计划成功的关键。陈显福微笑着,目光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孩子们,你们的想法很有前瞻性,长岭子村正需要这样的活力和远见。”

    陈翔与朱金雨热情地邀请陈显福老人坐下来,详细地向他介绍了他们的计划。陈显福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头,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农业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对市场变化的精准把握。

    “关于经济作物种植区,我建议我们可以选择那些耐旱、抗病、市场需求稳定的作物,比如中草药材,这些作物的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而且种植周期长,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陈显福的话让陈翔与朱金雨眼前一亮。

    “至于渔业,我们可以先进行小规模试点,了解市场需求和养殖技术,然后再逐步扩大规模。同时,我们要注意保护水资源,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朱金雨补充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