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蚌德彝音意深远 文化背景显悠久(3/1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组结构并未改变。2011年至2017年,蚌德村被委托给昆明市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管理,这是一个新的尝试,旨在推动村庄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2018年,蚌德村重新划归昆明市东川区管理,这是对村庄未来发展的又一次重要规划。到了2019年末,蚌德村下辖麦地、梨树、丫口、大箐、老村5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活特色。

    邹薛勇向我讲述着这些历史变迁,我仿佛看到了蚌德村从一个小小的村庄逐渐蜕变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社区。每一块土地,每一座山,每一道河流,都承载着村民们的故事和希望。蚌德村的故事,就像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也映射出村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三

    在杨家琼的带领下,我走访了蚌德村的五个村民小组。麦地、梨树、丫口、大箐、老村,每个小组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如同五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蚌德村的版图上。

    麦地,这个名字承载着这片土地丰富的历史记忆。杨家琼站在金黄的麦田中,她的手指向那片波涛般的麦浪,眼神中透露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她说:“麦地,因为过去种麦子产量高而得名。”麦田里,麦穗沉甸甸地低垂,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丰收季节,那时候的麦地,是村民们辛勤劳作、希望与收获的象征。

    “看,这片麦田,是我们村的骄傲。”杨家琼的声音中充满了自豪,“每年的这个时候,麦田里的麦子成熟了,整个村庄都会弥漫着麦香,那是我们村特有的味道。”她的话让我想起了儿时的夏天,那时候的麦地,是我们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天堂,也是我们体验农事活动、感受劳动乐趣的课堂。

    而梨树,这个名字则源于村旁那一片片繁茂的梨树林。杨家琼指向不远处,那一片片绿意盎然的梨树,树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果实。她微笑着说:“梨树,则是因为村旁的梨树特别多。”梨树下的土地,被村民们精心耕作,不仅梨树茂盛,周围的土地也长满了各种农作物,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景观。

    这些名字,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描述,它们更是对历史的传承。每一块土地的名字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段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