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望之高,堪比徐世知,被天下万千儒生奉为精神领袖。
大兴二年,首届科举大考拉开帷幕,无数才子齐聚一堂,各展才华,竞争激烈异常。而就在这场龙争虎斗之中,明鸿武宛如一匹黑马横空出世,以超群绝伦之势一举夺得桂冠,荣膺状元之位。彼时的他,年方二十七岁,可谓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当真是少年得志,令人艳羡不已!
更有甚者,当此盛事传来,当今圣上龙心伟竟亲自降阶相迎,并与之同桌共饮,以示恩宠有加。这般殊荣,实乃罕见至极,无疑是对明鸿武莫大的肯定与赞赏!自此以后,明鸿武之名更是响彻朝野内外,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焦点。
时至今日,那部名动天下、广为流传的《皇帝陛下金口玉言》,亦是出自这位奇才之手整修编纂。凭借着此修书之功,明鸿武声名鹊起,扶摇直上,顺利晋升至尚书省尚书令一职,位列宰辅之列,权倾朝野,一时风头无两。
陈安斩钉截铁地回应道:“老师他必定能够参与!而且不是您需要他,是他需要您。”
“哦?此言何解?”龙傲惠不禁心生疑惑,忙追问缘由。
陈安微微一笑,缓声道:“理所当然,殿下您久居朝堂,难道还当真觉得我大兴朝局波澜不惊吗?”
“哦?愿闻其详。”
“我大兴建国之初,朝廷乃是由一群德高望重的老臣们占据主导地位,我将他们称作‘元老派’。与此同时,陛下大力推行科举制度,广纳天下贤才,于是便涌现出了这样一批通过科考脱颖而出的人才,我则称其为‘科举派’。那个时候,陛下恩加四海,加之众人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并未有显着的朝堂纷争或派系斗争出现,故而稍加平衡便好。”
“陈大哥所说的‘稍加平衡’,想必所指之人便是自身无疑了!本王知道,如果按照真实意愿行事,陈大哥你是铁定的松林学院初代学子。然而父皇为了维护朝廷势力的均衡与稳定,不得不迫使陈大哥舍弃进入松林学院的机会,转而拜老状元为师。后来父皇甚至还下旨将明鸿武长女许配给陈大哥作为妻子。”
“哈哈!都是陈年旧事罢了,殿下不用放在心上!咱们言归正传,时至今日,众多元老皆因年岁渐长,多数都怀有辞官归乡或者退隐幕后之念,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