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不被外物所左右的睿智,在他年幼的心灵中就已生根发芽。他懂得权衡世间万物利弊的关键所在,不会被世俗的利益所迷惑,这是真正的王者风范!是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稳重!老夫深信,只要太子殿下能秉持当日之信念,持之以恒,在未来必将铸就一番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成为一代明君,引领我朝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看到了吧,从这时开始,我明鸿武便认定太子殿下了!”明鸿武神色庄重,语气坚定。
“仅仅如此?”杨蒯依然眉头紧锁,表示怀疑,“就因为这一个回答,您就如此笃定?”
“那咱们自私一些,从自身野心角度考虑,老夫在尚书省多年,如果太子顺位登基,依然有望在新的朝堂格局中获得更高的职位,实现自己在政治上的更高追求。而如果河南王殿下成事,老夫可能会失去现有的地位和影响力,而被新的势力所取代。”
“您老人家可是我大兴第一届状元,谁能替代的了您呢!”杨蒯笑着说道,试图缓解气氛。
“杨大人莫要说笑!在你们大族眼中,状元值几个钱?我明家只不过刚成为‘人族十大家’之一,比起他宫珍的宫家尚且不如,更不提你们凤族了!”明鸿武自嘲地笑了笑。
“可是您所说的松林学院的问题,依旧存在。”杨蒯眉头紧皱,又将话题拉了回来。
“我明鸿武一生为科举操劳,但我更深知权力平衡的重要性。松林派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太子殿下岂是庸懦之君?我相信太子在登基后能够明辨是非,妥善处理松林派的问题,而不是任由问题恶化,所以此事完全可以通过内部调整来解决。而河南王殿下奋然起事,完全是对现有政治秩序的一种过度冲击,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混乱。而且……”
“而且?”杨蒯眼神中充满了好奇。
明鸿武挺直腰板,眼中尽是崇拜之色,“我和你一样,对陛下的眼光确信无疑!”
提到皇帝龙心伟,杨蒯眼里也充满了亮光:“陛下之睿智,实非凡人可及!于乱世中崛起,北破蒙元,平定四方,建立我大兴王朝,不仅有开疆拓土之勇,更有安邦定国之谋!此等功绩,足以名垂青史!”
“正因如此,老夫相信陛下在选拔太子之时定是深思熟虑,权衡各方利弊,洞察两位殿下的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