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大谋不谋(2/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超越极限后自己都会谴责自己不该再继续下去。

    由此可见,敬畏之心是何等重要,如一道深藏在心的沟壑,永远跨不过。

    然,道家的“承负”又与佛家的因果不同,却又常被人混淆。

    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道家的“承负”讲究的是天、地、人道之间的一种循环逻辑,前人的行为会影响到后人的命运和发展。

    初看,还真和佛家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且报应可以跨越生死轮回”是一个道理。

    但,佛家终是浅薄了些,道家的“承负”,不仅涉及到个人,还包括天下和宇宙的和谐。

    什么意思呢,就是处处是“道”,皆可修行。

    ——非形式上的吃斋念佛,非表面上的清心寡欲;只需坚守己身,积德行善,无论任何职业和任何人皆可成“道”。

    这也正是关羽为何能成神成圣的原因,当然从古至今成神成圣者多如牛毛,他们静淌在华夏五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亦被百姓熟知。

    若参考关羽,似也更能解释得通不设限、不单一的寻“道”之路了。

    关羽不仅不是和尚,也不吃斋念佛,他只是守住了忠义二字,诠释了忠义二字,便可位列仙班。

    正因他那般做了,其行为才影响后世深远,被尊为“关圣帝君”。

    当,人们提起“忠义”二字时,免不了会提及到关羽,这就是最重要的意义。

    在忠义面前,关羽就是榜样和原型,不至于后人无法形容,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即便,普通人没有关羽之能,只是一员外郎或书生,其秉承的精神和思想也能造福后人,流传百世。

    那么,道家既相信修行得道,又为何不讲轮回转世呢?

    这可就是有关于宇宙循环的大智慧了,在《庄子·齐物论》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庄生晓梦。

    其故事内容倒也简单,庄子梦蝶,醒后发现自己还是自己,于是在他脑海中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呢?

    读起来可能有些绕口,其实就是“人蝶共化”,从蝴蝶的角度来说,庄子是梦;从庄子的角度来说,蝴蝶是梦,简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