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谢谢(3/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心情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从一开始的身份大转变,到这起骇人听闻的故事,无一不是在挑战他们的神经。

    讲到一半,蒲吏立即下令,彻查这个班里发生的事,并安排人在直播结束后,将守在门外的学生家长们叫去警局问话。

    “当我了解故事后,你杀害第三名被害人的动机就呼之欲出了,叶博延也强奸过一名女性,这名女性和你女儿的遭遇近乎雷同,几乎瞬间就勾起了你的仇恨,你推己及人,替这名女性的家人杀了他。”

    “但这和你杀害第一二名被害人又有什么关系?还有你为什么要效仿十年前的凶杀案,割掉被害人的鼻子?”

    “这两个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我突然想到了你绑架女儿同学的原因。”

    “对强奸犯孩子的怜悯与保护,无疑是扎在你女儿身上的刀,一下又一下,最终遍体鳞伤,血流干了,她就走了。”

    “你无法原谅一步步把女儿推向悬崖的共犯,所以实施了这场绑架。”

    “这样一来,你杀害第一二名被害人的原因马上就清晰了。”

    “你杀害那名作家,应该是因为其中一本名叫《信》的小说,讲述了因为哥哥犯罪,弟弟被歧视,生活艰苦不堪的故事,故事的最后哥哥服刑出狱,弟弟换了环境后生活改善,顺利大学毕业,一家人幸福美满的故事。”

    “而大部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接受了作者的思想,同情加害者,却自动忽略下场悲惨的受害者。”

    “这基本映射了你的真实写照,你感受到了冒犯,从而愤怒,他知名度高,并且加上书卖得火爆,将这种病态思想广泛传播,若是大部分人都认同了这样的思想,那么你们一家岂不成了笑话?所以你决定杀了他。”

    “杀害第二名被害人是同样的道理,据我调查,你和姜某是朋友,你向他透露了你的想法,并且期待友人的支持。”

    “姜某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我猜测他不但否定了你的想法,还认为你不该迁怒孩子,并劝你放弃报仇。”

    “你怒火中烧,于是对他也起了杀心。”

    “但是你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割掉他们的鼻子?对割鼻的解释,我只能联想到古代的劓刑,劓刑是株连常用的刑罚,但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