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又翻。
池远不得已把李浩源都拉了进来。
数据保密不给看,但能参与到优化模型啊!
几乎每天,池远都会坐在英子旁边,跟网络会议那头的李浩源,奋战到天明。
别说这是在拉壮丁!
李浩源一个大一学生,有什么要紧事儿?
学习?对啊,实践中学习,学习后实践,来帮他们做项目,还能写进简历。
社交?但是,李浩源一个社恐+深度恐女。
因此,池远没有一点负担。
纠错工作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池远这边跟关弘、李浩源还在不断删减试错,硬是将计算机分数刷到了博士生的级别……
【计算机:327→498】(硕士:400)
另一边‘特征依赖’,英子那奇怪的感觉就立大功……
虽然不能说一捏一个准,但大方向总是没错。
就好像回到了两人高中为竞赛互相竞争的时候。
池远利用题目中的条件,通过严密的逻辑+繁琐的计算,得到答案;
乔英子却在读完题隐隐约约知道答案长什么样一样,直接两点架桥,优雅地穿过去直达……
太不合理了。
要不是池远靠着努力成功‘超越’(必须强调)她的物理,他都以为英子也有金手指了。
还是能一眼看到答案的金手指。
但即使是这样……
“这也太玄幻了吧?”池远忍不住吐槽。
“什么?”
英子正专注于yf-77液氮液氧发动机的设计图,听到池远的话,她抬头。
又眨了眨眼睛,顿时感觉疲惫袭来,只能抬手揉了揉眼睛。
对设计图的专注,让她很快就忘了池远刚才的吐槽。
推开手边堆起来的诸如《液体火箭推进系统技术》、《odern engeerg for design of liid-propelnt rocket enges》之类的书籍。
没错,英子和蒋东旭等人已经完成了‘特征’筛查,去掉了不必要的依赖组合,又准备进行数据增强等操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