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梁对着地图久久凝视,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又微微点头,手中的铅笔在地图上反复比划,勾勒出一条条战术设想的线条。
也正因如此,在此次至关重要的战略会议上,当他起身发言时,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他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见解,十九路军的军官们纷纷露出专注的神情,有的微微前倾身体,有的不自觉地点头,对他的意见给予了高度重视。
蔡将军坐在会议桌的主位上,他一边听着刘国梁的发言,一边用手轻轻摩挲着下巴,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待刘国梁说完,蔡将军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欣赏的神色,说道:“梁老弟,你这战略确实有可取之处。”但紧接着,他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不过,我觉得大场和庙行这两个方向极为关键,必须部署重兵,像盾牌一样保护我们主力的后背。”至于具体该如何部署兵力,调哪几支军队前往,还得等张治中将军前来后再仔细商议。
刘国梁从南京回来后,马不停蹄地赶到蔡将军的办公室。此时,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屋内,刘国梁站在蔡将军面前,神色认真,将南京的事情一五一十、详细地说了一遍。他挺直腰杆,语气坚定地表示:“只要国府积极抗战,我们十九路军绝对听从张治中将军的调遣!”看到蔡将军点头认可,刘国梁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他欣慰地笑了笑,心想,起码统一抗战的局面初步达成了,接下来就看国内其他势力的行动了。
从十九路军司令部出来,天空中阴云密布,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大战。刘国梁带着二百人的部队朝着南边的吴淞江进发。一路上,士兵们步伐整齐,尽管神色略显疲惫,但眼神中都透着坚定。吴淞江就在前方,这是安全通往虹口的唯一通道,江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仿佛也在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刘国梁深知,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虽然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那些冰冷的坦克、威力巨大的火炮,都是国军难以比拟的,但这绝不意味着国军只能被动挨打。他看着身边的义勇军士兵们,心中涌起一股豪情,这些人就是国军的铁血兵锋,他们将如出鞘的利刃,一往无前,直插日军的后方。
和日军正面死磕显然不是刘国梁的作战风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