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出身。事实也是这样,这些人基本都是出身小地主家庭,甚至叶良舟家里三代都是军人。而且几人都是文化人,像蒋大为、卫子山还是黄埔第八期学生,他们穿着整洁的军装,言行间透着一股军人的干练;而肖仲是复旦大学大三学生,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中却透着坚定的神情;叶良舟也是湖南讲武堂毕业的,举手投足间都有着军人的风范。
这些人能大老远跑来参加义勇军,刘国梁甚是高兴。他们聚在一起,眼神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怀着满腔热血誓要与上海共存亡。听叶良舟说,他为了能来上海抗战,和父亲在家中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父亲满脸怒容,坚决反对他前往战场,而他却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请求父亲的理解,甚至差点和父亲断绝父子关系。想来他父亲也是想让他继承家业,而不是来上海白白送死,毕竟日军的厉害他们老一辈是知道的。
二百人的大队直接分成了二十组,刘国梁带着最优秀的十名狙击手来到了江边。此时,夜幕已经降临,江边一片寂静,只有江水轻轻拍打着岸边的声音。他们是第一批下河到对面的小组。
“弟兄们,准备好了吗?下了水就没有回头路了,死亡可能就在下一刻。”刘国梁站在江边,神色凝重,大声问道。他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带着一种令人振奋的力量。
现在是晚上七点,天色黑透了,江面上弥漫着一层淡淡的雾气,仿佛给整个江面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第一小组准备下水,不过在行动之前,刘国梁还想鼓舞一下士气。
“总队没啥好犹豫的,我们本来就是军人,战死沙场那是最好的归宿。”王士林一脸坚毅,胸脯挺得高高的,带头说道。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无畏的勇气,仿佛即将到来的战斗只是一场普通的训练。
“就是,我来参加义勇军就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国破山河,我辈青年当自强,我愿意将我的一腔热血洒在这生我养我的土地上。”能说出这话的一看就是知识分子,没错,他就是樊胜武,原上海税警总团的下士,同时也是上海本地人。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