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钦,依我之见,城西那座院子虽好,但地处偏僻,恐于招生不利。”
“城东旧宅虽喧闹些,却胜在人气旺,且交通便利,可使更多女子知晓医堂之事。”
谢淮钦抚须沉思片刻,道:“所言极是。那就定在城东旧宅。”
“至于学籍,我觉得可先选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书,再辅以一些收集整理的民间验方。”
郑沁意眼睛一亮,“此计甚妙,不过这些经典医书对于初学之人而言,恐有难度,还需聘请精通药理之人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入门学籍,以便学子更好地理解医理。”
谢淮钦赞同道:“嗯,此事我去寻林苑,爹娘书信传来,半月后可抵达京城,到时舒月也来,咱们人手也多些。”
“师资方面,我打算用过午膳去拜访退隐的老御医程拓,他医术精湛,经验丰富,若能请得出山任教,必能让医堂增色不少。”
郑沁意微笑道:“如此甚好。”
谢淮钦点头:“学生选拔也不可马虎,需设下几道考核,不仅要考察她们对医学的兴趣和悟性,还要看其品德心性,毕竟医者仁心,若无仁善之德,医术再高也无用。”
郑沁意神情认真,“没错,我会拟出详细的考核题目和标准,还要告知报名者,医堂学习艰苦,需有恒心和毅力,不可半途而废。”
谢淮钦看着郑沁意,目光中满是信任与赞赏,“有沁意相助,此事必成,我们定要将这女子医堂办得红红火火,让天下女子皆有学医救人的机会。”
郑沁意回以坚定的目光,“嗯,我们齐心协力,定不负所望。”
……………………………………………………………
日过中天,暖煦的阳光轻柔地洒在庭院之中。郑沁意与谢淮钦用过午膳,刚整好衣装,谢淮钦正打算出门,恰好张珩衍前来拜访。
张珩衍一袭月白长袍,衣袂飘飘,拱手笑道:
“砚南,我今日正巧路过大理寺,想着进去和你聊会,还没进去你就出来了,这可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他嘴角上扬,眼中满是笑意,目光在谢淮钦身上流转了一圈。
谢淮钦身着藏蓝色锦袍,身姿挺拔,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