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二天伊东政喜看到独立师的阵地时,顿时就懊恼得直跺脚,后悔自己昨晚没有连夜发起攻击。
仅仅一夜之间,七纵的战士们就在阵地前沿布置了大量的地雷,掩体、壕沟、伪装、散兵坑、避炮洞等也全部加固完善。
独立师的土工作业能力居然这么强!伊东政喜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大的工程量,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身为侵略者的它哪里知道什么叫做相信人民、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其实这道完备坚固的防御工事是七纵的战士和附近闻讯赶来帮忙的近十万皖北百姓一起修筑的。
生活在倭寇铁蹄下的当地群众早就听说了解放区的新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能分田,能拥有属于自家的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遇到困难有互助帮忙,而且还能自己投票来选出村委会,别说活在倭寇的统治下了,就算是以前的国府也远远比不上呀。
当一听到说独立师来打鬼子解放自己的家乡了,百姓们立即就激动万分地自发赶来帮忙了,简直比给自家门口修河堤还要积极。
一名新嫁的小媳妇见阵地上缺少搬运土石的载体,干脆把自己装嫁妆的雕花箱子都给献了出来,唬得战士们连连摆手拒绝说可不敢弄坏了,可谁知那小媳妇却说只要你们能打跑鬼子,别说一口装嫁妆的箱子了,就算要她把嫁妆献出来都没问题。
懊恼过后,伊东政喜还是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强攻,可今天的攻击难度相较于昨日难度陡升,尽管倭军打得极为凶悍,但独立师的战士们也不是孬种,双方在各处阵地上激战到傍晚时分依旧难分胜负,只能各自退回各自的出发据点。
就在永镇这边难分难解之时,南边的蚌埠战场终于撕开了一道裂缝透出些许胜利的曙光来。
四纵由窑山北侧渡河后迂回到了蚌埠的南面,眼前所剩的唯一阻碍就是倭军设在蚌埠龙子湖东南方向的西芦山、梅花山两条南北相依的山脉。
这两道山脉宽度不广,海拔也不高,但因为位于大路东侧和蚌埠城恰呈犄角之势,对四纵来说就成了不能不打的敌军前哨。
之前在此布防的国军在山上遗留下了大量的坑道和暗堡,如今倭军稍加修补后就形成了一个坚固的据点。
四纵司令员曾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