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策问(上)(3/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将士们看在眼里,装在心里。立下足够大的军功,让这群关外虎狼看到殿下的壮志与韬略,他们才可能为殿下所用,甚至于哪怕将来王公武大人不支持殿下,他们依然会站在殿下一边。”

    听到张恪的最后一句,燕行云眼中神色微微一闪,说道:“张恪,你可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啊!”

    听到燕行云如此说,张恪微微一滞。他没想到燕行云对自己一开始拥兵自立,协军夺位的言论都无反应,却对自己暗示架空王公武的言辞有所顾忌。张恪不禁心想,自己选的这位主子倒真是一位务实之人。不过燕行云说完之后也没有多说什么,示意张恪接着说下去。

    张恪又喝了一口茶水,斟酌了一下词句,接着说道:“殿下想要在辽西立功,那么仅凭现在辽西的军力是万万不能的。而朝廷也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拿出更多的钱来让殿下在辽西招兵买马,那么一切还是要靠殿下自己在辽西这块贫瘠之地上下功夫。所以我为殿下献上五策,一曰兴商,二曰肥民,三曰屯田,四曰练军,五曰友外邻!”

    说完这些,张恪又看燕行云的反应,只见燕行云听完只是一副若有所思之相,而无太多的表示,也没有追问,内心微微有些尴尬。

    张恪只得调整一下心情,接着解释道:“这五策环环相扣,我来为殿下一一细解。第一兴商,两辽虽是关外苦寒之地,但也有其独特的物产,人参,皮货,木材等等皆是关内紧俏的货品。而关外也需要大量的粮食,香料、茶叶以及盐铁。历来都有不少的行商往来,倒卖物资获利颇丰,自太祖北伐将蒙古人驱逐出关后,各地都收紧了关防。自蒙古大汗蒙哥兵败死于钓鱼台,蒙古内乱不断,阿里不哥虽然最终成了蒙古大汗,但和西部的钦察、窝阔台、察合台、伊利四大汗国关系微妙。四大汗国只是名义上尊奉阿里不哥,所以蒙古人没有了西域的粮食铁器供应。阿里不哥死后,蒙古人又经历了一次内乱,最终阿里不哥的幼子刺甘失甘成了新任蒙古大汗。而阿里不哥的长子明里帖木儿虽夺位失败,但最终刺甘失甘也无法将其剿灭,只得封他为辽阳王,令他统治自上都以东的土地。可想而知,如今殿下的对手,这位蒙古的辽阳王更加的缺少来自关内的物资。”

    听着张恪的话语,燕行云的眉头越皱越紧,终于忍不住打断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