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出身贫寒,历经磨难,深知民间疾苦,对官吏贪污深恶痛绝,决心以雷霆手段整治吏治,还百姓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
刘伯温:朱元璋的重要谋士,足智多谋,为明朝的建立和稳定出谋划策,在吏治改革方面也有着深刻的见解,全力支持朱元璋的肃贪行动。
李善长:明朝开国丞相,跟随朱元璋多年,在朝廷中地位显赫,虽未直接参与贪污,但对一些官场乱象有所了解,在讨论肃贪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担忧。
杨宪:御史中丞,负责监察百官,对整治贪污腐败负有重要责任,积极响应朱元璋的号召,在肃贪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户部尚书:掌管国家财政,与各级官员在财政事务上多有接触,对一些官员贪污挪用公款的行为有所察觉,在对话中提供了相关线索和建议。
地方官员甲:来自基层的官员,清正廉洁,深知百姓对贪污官吏的痛恨,在对话中讲述了自己在地方上看到的贪污现象以及百姓的苦难。
地方官员乙:存在贪污行为的官员,内心惶恐,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但在朱元璋的威严下,最终不得不承认错误。
百姓代表:普通百姓,深受官吏贪污之苦,在对话中向朱元璋哭诉自己的遭遇,表达了对整治贪污的强烈渴望。
第一幕:忆苦思痛,决心肃贪
时间:上午
地点:应天,皇宫御书房
旁白:应天的皇宫御书房内,阳光透过雕花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朱元璋坐在书桌前,神色凝重,回想着自己在民间的经历,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此时,太监通报刘伯温求见。
朱元璋:宣他进来。
(刘伯温走进御书房,行礼)
刘伯温:陛下,臣听闻陛下近日为吏治之事忧心忡忡,特来为陛下分忧。
朱元璋(长叹一声):伯温啊,朕出身贫寒,在民间时,亲眼目睹州县官吏多不恤民,贪财好色,饮酒废事。百姓疾苦,他们却视之漠然,朕心里恨透了这些贪官污吏。如今朕登基为帝,绝不能让这种乱象在我大明继续存在。
刘伯温:陛下圣明!官吏贪污不仅损害百姓利益,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