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经纬之略(1/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角色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心怀天下,致力于建立稳定繁荣的新王朝,重视历史传承、对外关系、军事部署以及国家礼仪制度的建设。

    李善长:中书左丞相,宣国公,深受朱元璋信任,在朝廷中地位显赫,负责监修元史,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管理作用。

    宋濂:前起居注,元史总裁之一,着名学者,学识渊博,对历史研究颇有建树,负责元史编纂的具体工作。

    王祎:漳州府通判,元史总裁之一,才华横溢,参与元史的编纂,为修史工作贡献自己的智慧。

    汪克宽:被征召参与修元史的山林遗逸之士,在史学和经学方面有深厚造诣,为元史的编纂提供专业知识。

    胡翰:与汪克宽一同被征召修元史,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上有独特见解,在修史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杨载:被派遣出使日本的使者,肩负传达明朝旨意、维护国家尊严和外交关系的重任。

    常遇春:副将军,勇猛善战,为明朝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在军事行动中听从徐达指挥,与徐达配合默契。

    冯宗异:与常遇春一同随徐达出征,在军事行动中担任重要角色,负责具体的军事指挥和作战任务。

    曹良臣:通州守将,平章,足智多谋,面对故元丞相也速的进攻,运用智谋成功退敌,保卫通州。

    徐麟:河南府同知,后因捕获谋叛的故元降臣宋玉,以功升为知府,展现出忠诚和果敢的品质。

    崔亮:礼部尚书,在礼仪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有丰富经验,对陵号祭告之礼等礼仪事务有深入研究。

    孙吾与:太常博士,在礼仪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与崔亮在陵号祭告之礼上存在不同意见,通过廷议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一幕:诏修元史

    时间:洪武二年二月丙寅朔,上午

    地点:应天,皇宫大殿

    旁白:应天的皇宫大殿庄严肃穆,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朱元璋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着殿下的群臣。

    朱元璋(声音洪亮,神色庄重):朕自攻克元都,得元十三朝实录。元朝虽已灭亡,但这段历史不可荒废,它能为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