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五月,命都督李文忠率师赴边疆,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掉以轻心。
徐达:遵旨!臣定会叮嘱李文忠,加强戒备,如有战事,定要奋勇杀敌,保我大明边疆安宁。
朱元璋:那近日与元军的战事进展如何?
徐达:启禀陛下,上月明军与元军战于雁门关。我军将士奋勇杀敌,大败元军,斩首数千级,获战马三千余匹。元军溃败而逃,短期内难以组织大规模反攻。
朱元璋(面露喜色):好!此乃我军将士之功。传朕旨意,犒赏三军,表彰有功将士。徐达,你要继续整军备战,不可懈怠,以防元军卷土重来。
徐达:臣遵旨!臣定当加强军队训练,提升我军战斗力,时刻准备应对元军的挑衅。
第二幕:政治革新之朝局变动
时间:紧接着,讨论政治事务时
地点:应天,奉天殿
朱元璋:军事之事关乎国家安全,政治之务则关乎国家稳定。吏部尚书,近来官员考核情况如何?
吏部尚书(出列,恭敬地说):陛下,臣已对各地官员进行了初步考核。其中,苏州知府王铭才能卓着,理政有方,将苏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而河间知县赵贵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百姓怨声载道。
朱元璋(脸色一沉):贪腐之官,罪不可恕!即刻罢黜赵贵知县之职,交由刑部审讯,严惩不贷。至于王铭,擢升为应天府尹,让他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发挥才能。
吏部尚书:遵旨!臣即刻办理。
朱元璋:此外,朕欲推行新的政治制度,以更好地治理国家。李善长、刘伯温,你们有何见解?
李善长:陛下,臣以为可制定详细的考课之法,定期考核天下官吏,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黜陟。如此,可激励官员勤勉政务,提升朝廷的治理效能。
刘伯温:李丞相所言极是。同时,可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防止官员滥用职权。
朱元璋:好,就这么办。洪武三年六月,定考课之法,以考核天下官吏,黜陟有司。着御史台负责监察官员,如有官员违法乱纪,严惩不贷。
众大臣:遵旨!
第三幕:经济民生之社稷根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