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定都之议(1/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角色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白手起家建立大明王朝,深知创业之艰与守成之难。在定都一事上,他深思熟虑,权衡各方利弊,一心为王朝的长治久安谋划。

    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多年,为明朝开国丞相,在朝廷中威望极高,对国家大事见解深刻,善于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分析问题。

    刘伯温:朱元璋的重要谋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谋略,其意见对朱元璋决策影响重大,在定都问题上,他从风水、战略角度提供独特见解。

    徐达:明朝开国大将军,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对各地的军事战略地位了如指掌,在定都讨论中,他从军事防御角度发表看法。

    冯国用:早年追随朱元璋,为其出谋划策,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都有一定的见解,参与定都商议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周德兴:与朱元璋同乡,自朱元璋起兵便追随左右,在朝廷中担任重要官职,在定都讨论中表达自己对不同地点的看法。

    第一幕:朝会起,定都议

    时间:洪武二年九月十二,上午

    地点:应天,奉天殿

    旁白:应天的奉天殿内庄严肃穆,金色的阳光透过雕梁画栋间的缝隙,洒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映出一道道明亮的光影。朱元璋身着龙袍,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目光威严而深邃,注视着殿下整齐排列的群臣。

    朱元璋(声音洪亮,打破了殿内的寂静):朕今日召集诸位爱卿,是为了商议我大明定都之事。国都乃国家之根本,关乎社稷兴衰、百姓福祉,不可不慎重。诸位畅所欲言,说说心中认为合适的建都之地。

    李善长(率先出列,恭敬地拱手行礼):陛下,臣以为关中乃上上之选。关中之地,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四塞险固,可谓金城天府之国。自周秦汉唐以来,诸多王朝在此建都,凭借其险要地势,进可攻,退可守,实乃定都的绝佳之地。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思索):善长所言,关中的险要朕自然知晓。函谷关扼守东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中原进入关中的咽喉要道;大散关控扼川陕,是西南方向的重要屏障;武关连接荆楚,是南方通往关中的必经之路;萧关则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