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一心想要建立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对国家的治理有着长远的规划和坚定的决心。
李善长:明朝丞相,辅佐朱元璋多年,熟悉政务流程,在朝廷中威望颇高,参与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刘伯温:朱元璋的重要谋士,足智多谋,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对国家事务有着深刻的见解,常能从宏观角度为朱元璋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周德兴:征南副将军,江夏侯,此次班师回朝接受论功行赏。
曾鲁:礼部侍郎,学识渊博,与朱元璋讨论古帝王之治,后不幸去世。
陶凯:礼部尚书,建议编类记录时政的书籍。
彭恭:兵部主事,与泸州守御指挥彭万里收集四川明氏旧校卒为军。
耿炳文:秦府左相兼陕西行省右丞,被任命署行都督府事。
李信:两浙都转运盐使,先被任命为广东行省参政,后改任吏部尚书。
邓愈:卫国公,此次因军事行动接受赏赐,后又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征讨吐蕃。
杨璟:营阳侯,参与军事行动接受赏赐。
黄彬:宜春侯,参与军事行动接受赏赐。
萧安礼:贵州八番宣慰司同知,来朝贡方物。
宋濂:礼部主事,复任太子赞善大夫。
徐达:魏国公,奉命督山西、河南造独辕车。
李文忠:曹国公,奉命督北平、山东造独辕车。
第一幕:早朝定考课
场景:奉天殿,庄严肃穆,雕梁画栋,金砖铺地。龙椅之上,朱元璋正襟危坐,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群臣。
旁白:洪武五年十二月,甲戌朔日,新年的气息还未完全消散,奉天殿内却已弥漫着一股严肃的气氛。早朝开始,朱元璋率先抛出了关乎国家根基的议题。
朱元璋(声音洪亮,打破了朝堂的寂静):“众爱卿,朕今日要说的是,农桑乃我大明百姓衣食之本,学校则为理道之原。中书省需定下规矩,今后有司考课,必须把农桑、学校的成绩记录在案,若有违者,定要降罚。那些不顺应天时、浪费地利的百姓,还有不认真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