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拜,既不失庄重,又能提高祭祀效率。”
【旁白:祭祀在古代是重要的国家仪式,关乎国家的精神信仰和文化传承。朱元璋简化拜礼,是对传统礼仪的一次革新,在保证祭祀庄重性的同时,也顺应了时代发展,提高了行政效率,展现出他的改革精神。 】
礼部太常司官员(跪地领旨):“陛下英明,臣等定当遵照执行。”
朝中变故,民生与外交交织
【戊辰日,朝堂上气氛沉重。】
中书省官员(神色悲痛,跪地奏报):“陛下,中书平章政事李思齐,于今日病逝,享年五十二岁。”
朱元璋(脸上露出哀痛之色,长叹一声):“思齐跟随朕多年,为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他这一去,实乃朕之臂膀折损。厚葬李思齐,追封谥号,以彰其功。”
【旁白:李思齐作为中书平章政事,位高权重,在明朝建立和初期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离世,不仅是朝堂的重大损失,也可能对朝局的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
【庚午日,松江府华亭县官进京面圣。】
华亭县官(恭敬地呈上奏折):“陛下,臣有一事启奏。松江府华亭县现有没官房屋,臣以为可将其改造成养济院,以安置那些无家可归、鳏寡孤独之人。望陛下恩准。”
朱元璋(眼中露出赞许之色):“此乃善举,朕准了。民生之事,不可忽视,务必将养济院办好,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关怀。”
【旁白:松江府华亭县,即现在的上海松江,是江南富庶之地,但也不乏生活困苦之人。将没官房屋改造为养济院,既合理利用了资源,又解决了民生问题,体现了朱元璋对百姓的关爱和对地方治理的重视。 】
【辛未日,朱元璋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朱元璋(神色坚定,语气果断):“朕决定,罢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及信宝局。同时,置宝钞提举司及相关机构,并任命官员。”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户部尚书(上前一步,面露疑惑):“陛下,市舶司掌管海外贸易,对国家财政收入颇为重要,为何突然罢黜?”
朱元璋(目光深邃,望向远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