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兴奋地对徐达说):“徐将军,我们成功了!这下婺州就是我们的了。”
旁白:婺州百姓看到义军纪律严明,对他们的到来充满了期待。徐达和常遇春深知,占领婺州只是第一步,如何治理好此地,赢得民心,才是更重要的任务。他们的心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对未来责任的担当。
第四幕:婺州的治理与人才任用
旁白:朱元璋得知婺州已被攻克,十分高兴,随即对婺州的治理做出安排。
朱元璋(对李善长说):“婺州如今已归我们,需选派得力之人治理。我任命儒士王宗显为宁越府知府,陈从贵为东阳县知县,吕兼明为永康知县,王道同为义乌知县,杨苟为武义知县。这些人都是有才能的儒士,希望他们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安抚百姓,发展地方。”
李善长(点头称赞):“主公此举深得民心,儒士治理地方,能以教化为本,促进地方繁荣。王宗显等人必能不负主公所托。”
旁白:王宗显等人得知任命后,纷纷表示要尽心尽力,为百姓谋福祉。
王宗显(感激地说):“承蒙主公信任,宗显定当殚精竭虑,治理好宁越府,不辜负主公的期望。”
旁白:王宗显深知这是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心中怀着对朱元璋知遇之恩的感激,暗自发誓要让宁越府焕然一新。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为了朱元璋的大业,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第五幕:地方治理与赈济
旁白:在婺州,王宗显等官员迅速展开工作。他们了解到当地贫民生活困苦,便向朱元璋请示赈济事宜。
王宗显(修书给朱元璋):“主公,宁越府贫民众多,生活艰难,恳请主公发仓赈济。”
朱元璋(收到书信后,立刻下令):“开仓放粮,赈济宁越府的贫民。另外,对于降军的将校妻子,也要给予赈济,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宽厚。”
旁白:这一举措让宁越府的百姓和降军家属对朱元璋感恩戴德。从朱元璋的角度来看,这不仅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更是收拢人心的重要手段。他深知,在乱世中,百姓渴望的是安稳的生活,而他的赈济之举,能让百姓看到他的仁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