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康自然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但他更明白,面对困难,不能退缩,必须迎难而上。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路是肯定要修的,我就是希望到时候县里能多少给予一些支持”,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定与自信。
黄立新闻言,点了点头:“这个没问题,县里也不能让你们乡里全部承担”。
虽然他知道县里出钱修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他也明白,李达康这是在为乡里争取最大的利益。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这是官场上的游戏规则,能争取到一点是一点,减轻乡里的负担。
此刻的李达康,已经站在了官田乡乡长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责任。
他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艰巨而光荣。
但他也相信,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就一定能够带领官田人民走出贫困的泥潭。
……
然而,就在李达康与黄立新在车内交谈之际。
远在江省省委大楼的一间明亮办公室里,一位年约五十岁的中年男子正端坐在办公桌前,认真地批示着文件。
他的身后挂着一幅名家手笔的字帖,上面“宁静致远”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彰显着主人的豁达与超脱。
突然,桌上的红色电话铃声打破了室内的宁静。
中年男子并未抬头,只是随手拿起电话,平静地说道:“喂,我是高育良”。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而有力的声音:“育良啊,我是李宏继”。
听到这个名字,高育良那平静如水的脸色瞬间变得恭敬起来。
他立刻站起身来,语气中带着几分敬意与关切:“您好,老领导,最近身体还好吧?”。
这一幕若是被熟悉高育良的人看到,定会大跌眼镜。
因为高育良,作为江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乃是站在江省权力金字塔顶端的佼佼者。
即便是面对省委书记赵立春时,他也未曾有过如此恭敬的态度。
然而,面对李宏继,他却如同一个学生面对恩师一般,毕恭毕敬。
这不仅是因为李宏继曾是他的老领导,更因为李宏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