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15/2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只有宝玉心里十分悲伤,回到园子里,猛然看见池塘上的芙蓉花,想起小丫头说晴雯做了芙蓉花神,不觉又高兴起来,于是看着芙蓉花,感叹了一会儿。

    忽然又想到:

    “她死后我还没到灵前祭奠过,如今何不在芙蓉花前祭奠一下,也算是尽了礼数。

    这比俗人去灵前祭吊,更觉得别致。”

    想完,便要行礼。

    忽然又停住说:

    “虽说如此,也不能太草率,也得衣冠整齐,祭奠的仪式周全,才显得诚敬。”

    想了想,“如今要是学那世俗的祭奠之礼,肯定不行,还得另开生面,另立排场,要风流奇异,与世无争,才不辜负我们二人的为人。

    况且古人说过:

    ‘潢污行潦,苹蘩蕴藻这些低贱的东西,都可以进献王公,祭祀鬼神。’

    关键不在于物品的贵贱,全在于心意的诚敬。

    这是其一。

    其二,诔文挽词,也必须另出心裁,放开眼界,不能沿袭前人的套路,写些敷衍搪塞的文章,也必须要洒泪泣血。

    一字一哽咽,一句一啼哭,宁可文章内容不足,但悲痛之情有余,千万不能只注重文辞藻饰而失去了悲痛的真情实感。

    况且古人对此也多有微词,并非是我今天才首创。

    无奈现在的人都被‘功名’二字迷惑,所以崇尚古风的风气完全没有了,恐怕是因为不合时宜,对功名有妨碍的缘故。

    我又不稀罕那功名,也不在乎世人的观阅称赞,为什么不效仿古人,像楚人的《大言》《招魂》《离骚》《九辩》《枯树》《问难》《秋水》《大人先生传》等文章的写法,有的夹杂单句,有的偶尔写成短联,有的用真实典故,有的设置比喻寄托,随意发挥,信笔写去,高兴时就以文章为游戏,悲痛时就用言辞来表达心中的痛苦,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好,何必像世俗之人那样拘泥于方寸之间呢。”

    宝玉本就不是个读书之人,心里又有了这些新奇的想法,怎么能作出好的诗文呢。

    他就自己随意编造,也不在乎别人是否欣赏,所以就大肆荒诞,竟然杜撰出一篇长文,用晴雯平日喜欢的冰鲛縠,用工整的字体写成,名叫《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