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说说这邮票?"
同样将手中酒水一饮而尽之后,朱元璋便"旧事重提",态度很是诚恳。
他好不容易来这诏狱一趟,自是要"满载而归",以便日后和朝中的大臣们卖弄一番。
"老先生糊涂了不是?"本以为自己刚刚说的如此透彻,应当能让眼前的"刘三吾"醍醐灌顶才是,却没有想到这位心怀百姓的老臣仍是一脸茫然。
"所谓邮票,便可作为百姓通过驿站传递书信的凭证,只能由官府发放,不准民间商贾及各方势力染指。"
"这定价,也由朝廷统一规定。"
"至于各处驿站空闲的房舍,也可推出类似的住票或者房票,供沿途路过的百姓们借宿,遮风挡雨。"
润了润嗓子之后,曹爽便是更加耐心的解释道,令得眼前的朱元璋连连颔首。
"不错不错,这东西由官府统一定价,便杜绝了地方士绅或驿丞们坐地起价的情况。"又是好一番解释过后,朱元璋终是明白了这邮票存在的意义和作用,神色不由得兴奋起来。
自大明开国以来,他为了令各地尽快恢复民生,并增强朝廷中枢对于帝国边陲的掌控力,曾先后多次组织大规模的"移民"。
例如坐落于大明边陲西南端的云南省,他便连续组织了两次移民,涉及到的百姓足有数十万之人多。
而这些人,或多或少均是有亲朋故友留在原来的故乡,彼此之间定然互相思念。
家书抵万金。
如若朝廷真的顺利对驿站予以改革,解决百姓之间的通讯问题,即便不考虑那由朝廷统一定价的邮票,也是一桩真真正正造福社稷百姓的壮举。
这是足以载入史册的改革呐!
即便是那听上去相对没有过于震撼的"住票"也能在日积月累之下,为朝廷提供一笔不菲的收入。
"小友大才,小友大才啊"尽管已是在竭力保持冷静,但朱元璋脸上不加掩饰的兴奋之色,以及粗重的喘息声,仍是出卖了其内心的激动。
在造福社稷百姓面前,朱元璋已然将整饬驿站乃是为了提高大明财政收入的初衷忘在脑后,脑海中满是民间百姓收到家书时的兴奋和激动。
家书抵万金,从来不是一句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