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必会产生诸多损耗。"
"据我所知,朝廷为了避免这些损失,便将这损耗加到了百姓的身上,导致百姓实际缴纳的粮食,远远超过应收取的额度。"
唔。
闻听此话,朱元璋和牢房外的颍国公傅友德均是不自觉的坐直了身子,本是迷茫的眼神也渐渐坚毅起来。
他们二人都是穷苦出身,小时候没少被那些负责替官府收取的"差役"为难,深知这里面的水有多深。
其实像曹爽所说,百姓们额外缴纳部分赋税已然是司空见惯之事,完全不值得大惊小怪;诸如类似的方法,还有所谓的"大斗进,小斗出",或者在粮食的成色上动手脚。
而这些通过层层关卡,额外截取下来的差额,便被地方上沆瀣一气的士绅和官员们联手瓜分,百姓们只能吃个哑巴亏。
若是赶上丰收年景,额外多出的这些差额至多也就是让人心疼些;但若是碰上了天灾,导致粮食减产,或者家中遭遇横祸的时候,这多出来的差额便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先生有办法解决这个弊端?"不自觉的,颍国公傅友德的声音已是有些颤抖。
这个困扰了无数王侯将相的问题,几乎是历朝历代的通病,无论中枢王朝对贪官污吏采取何等残酷的刑罚,也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暂时无法有效解决,但相信未来随着我大明自日本倭国凯旋,并将源源不断的白银反哺回国内的时候,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言罢,曹爽的脸上便是露出了一抹憧憬之色,并不自觉望向日本倭国所在的方向。
短短几天的时间内,他已是给眼前的"刘三吾"陈述了多条远征倭国的原因及必要性,相信足以令这位洪武朝的"百官之首"改变其"保守"的态度,立劝朱元璋出兵了。
"这是何等道理?"
吧唧了一下有些干涩的嘴唇,迟迟没有意识到关键所在的颍国公傅友德便忍不住朝着牢房中的曹爽问道。
但不待曹爽搭话,朱元璋有些沉重的声音便在傅友德耳畔旁炸响:"粮食可以损耗,可以在各个方面动手脚,但这白银可是实打实的"
"那些贪官污吏们,难以上下其手,巧设名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