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解决算学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可惜一直没有太大进展。这个方程式,或许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李平闻言,立刻凑到墙边,仔细研究起赵琰写下的方程式。
他一边看,一边用手指在空中比划,口中念念有词,很快就沉浸其中。
赵琰露出几分自信,他自然清除,这个方程式的出现,对于精通算学的李平而言意味着什么,先让他自己玩会儿吧!
想罢,赵琰又看向第三人。
这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眼神中透着一股书卷气,面容和善却又不怒自威,气质不凡,正是翰林院编修程瑜。
他见赵琰看向自己,不由得冷笑一声,嘲讽道:
“殿下,我可没有什么著作,也没有啥出众的能力,不明白您看上了我什么,花这么大力气将我请到这里。”
赵琰并不生气,反而对程瑜行了一礼。
“程大人,您虽然没有什么著作,但您担任翰林院编修以来,一直主张改革科举,建议将科举人才分成各类别,分别考试录取相应的人才,这样才能发挥每个人最大的长处。可惜,您的提议一直得不到朝臣的认可,是也不是?”
程瑜闻言,不由皱了皱眉,他不明白赵琰又想说什么。
“殿下既然知道我的主张,那也应该明白,这些提议在朝中根本无人理会,即便我随你去了岭南,那边人丁稀少,且条件恶劣,谁还能顾得上读书?我纵然跟您去了又能如何?”
赵琰抬手打断了程瑜。
“程大人,现在的岭南吃不饱饭,没有学宫,不代表未来也没有,程大人,我说几句话,您若是觉得我说得对,再考虑是否跟我前去岭南,若觉得我说得不对,您就此回去,我再不打扰!”
“哦?什么话?”
听赵琰如此说,程瑜倒是来了兴趣。
“程大人以为,您再怎么说,也算是当代大儒之一了吧?您觉得,您身上是否应该肩负起一些责任?”
“程某不才,虽然算不得大儒,但你说的责任一说,程某倒也认可,大丈夫一世,自不能苟活一世!”
“那您觉得,作为一个学者,您最大的责任应该是什么?”
“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