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功高者死,李唐血统者死,贞观旧臣者死(2/1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实际兵权转化为天命所归的威势。

    这是对韩非子所言的直白翻译,仍是有些抽象。

    代入自身来举例,则会通透些。

    李唯如今通过科技兴国执掌了强横的兵力,这样的李唯直接登基,他靠的是口径所代表的真理。

    但经过三推三辞后的李唯登基,那他就不一样了。

    他拥有强横的物理实力,但他同时具备了符合礼记所要求的一切等同圣人形象的谦逊美德。

    而又因为李唯实质性的物理实力,没有人敢真的因为李唯推辞登基称帝,就真的把推辞的话当而真不让他登基。

    所以李唯一定会在众人的簇拥下登基。

    而推辞登基数次,民心所向的李唯,这时是因为什么而登基?

    是因为他既具备了良好的德行、万众一心的推崇啊!

    大义美名俱在,乃大善。

    空有德行的人登不了基,

    空有武力的人大部分都登不了基、就算登基后也容易遗臭万年,

    (先说登不了的:董卓、袁绍、袁术、李密、安禄山、陈友谅、吴三桂、后面的几个说了会被申鹤

    再说容易遗臭万年的:直接一个经典咏流传的,洛水之誓司马家。)

    把物理实力隐藏在精神象征背后,将其覆盖上‘德行’之大义,这样的人登基,那就是天威浩荡、天命所归,当之无愧的‘天子’。

    人人抨击法家,可掌权者无一不把法家的书册翻烂吃透、一一应用实践。

    帝王所学之道、所思所想,与士大夫不同,更与平民百姓不同。

    帝王三辞三让,百姓看到的是仁德谦逊,士大夫看到的是礼法与城府。

    可同为帝王看到的,却是君子藏器于身。

    学好了,学以致用了、举一反三了,那就入围千古一帝巅峰赛了。

    法学的应用至此还未结束。

    帝王规矩一板一眼,所谓礼法普及兆民,这完全对应商鞅提出的‘壹教’,

    即:统治者用统一的思想教化民众,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这也是意林中常说的,所谓先进了种花家两百年的现代教育起源——普鲁士教育。

    商鞅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