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重视商?!?(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子,这也不应该啊!还有……那这个“经”又是如何?“知”又和解?

    “经”或许是‘经济’之意?……”认真听讲的太子朱高炽挺着自己胖嘟嘟的身体小声猜测。

    身体看着胖,但却都是虚胖,说话时的断句节奏让人一下子都能听出他的体质不咋地。

    轻轻呢喃之声传进朱棣的耳朵,朱棣挑眉。

    “‘经济’?‘按着这样理解,那“经济”指“经邦济世”?

    ‘经邦济世’是治理国家、救济百姓的意思。可为何又会置于‘商’字之后"‘经邦济世’与政治管理和治国策略相关联,商人的律法排前一位?’”这严重突破自己的正常认知啊?

    所以‘商’和‘经’英应该不能按这个意思来理解。”朱棣在此刻意识到在后世的这两个字和自己现在所知道的意思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是啊!只有不一样,才能解释这种冲突。不然,“商”在“政治”的地位之上,这绝对不可能!

    商人的钱袋子和政治家手里的权力孰轻孰重?政治家手里的权力在自己作为皇帝的时候话语权是最高的,怎么会被商人的钱袋子影响?

    钱袋子再大……权力一挥手,钱袋子就在表面上“灰飞烟灭”,实则进入到权力的拥有者的手心心。

    朱棣善战,但基本的政治素养他还是有的,但也正是这基本的政治素养,才让他的脑壳子里有了突兀感。

    朱棣善战,大后方是儿子朱高炽守着的。正是因为朱高炽协调各方,才能及时供应战事“补给线”,又将其与朝廷其他大事协调好关系,朱棣才没有了后顾之忧。

    所以,朱高炽的政治手腕不简单,其他本事更不简单。

    朱棣所想到的后面,他也有想到。

    迅速察觉的能力是一样的,基本思维被碰撞也是一样的。

    所以……这一对父子此时面面相觑,神情和“复制粘贴”没有区别。

    清朝

    康熙和自己培养的优秀儿子们自然也持续关注着天幕。书的名字他们也看到了……

    众人神色各异。但视线都时不时看向后面位置……康熙的第九子胤禟。大家谁不知道,九皇子是八皇子的钱袋子……

    一直喜欢做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