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部考试中心。
数学出题组组长王教授脸色凝重地看着屏幕上的微博内容,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马上联系所有组员,一小时内赶到会议室!”
半小时后,七位资深教授聚集在会议室,投影仪上显示着叶灼的分析内容。
“各位,情况很紧急。这位叶灼同学指出的三处瑕疵,经我初步验证,似乎”王教授深吸一口气,“似乎确实存在。”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不可能!我们反复校对过至少五遍!”
“让我看看。这个推导过程。天哪!”
“他是怎么发现这个边界条件的问题的?连我们都忽略了”
讨论声此起彼伏,七位教授紧急分工,开始重新验证整套试题。
王教授揉了揉太阳穴,苦笑道:“三十年命题经验,第一次被一个考生指出漏洞,还是如此专业的指出。真是”
经过六小时的紧急复核,出题组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叶灼指出的三处瑕疵确实存在。
尤其是那个边界条件的问题,在特定情况下确实会导致多解情况,这是命题过程中完全没有预见到的。
当晚,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补充说明:
“经专家组研究,确认今年高考数学试卷第21题在特定条件下存在解释空间,现发布补充评分标准。感谢广大师生的关注与建议,特别感谢叶灼同学的专业分析。”
这则官方声明一出,立刻引爆了全网讨论。无数网友惊叹于一个高中生竟能指出国家级命题专家组都忽略的问题。
一时间,“高考天才”“数学奇才”“未来的菲尔兹奖得主”等称号纷纷落在叶灼头上。
而这一切的主角,此刻正躺在床上,看着系统的新提示微微一笑。
【叮!】
【成就达成:首次影响国家级学术评估】
【奖励1:学术影响力+30,专业权威性+25】
【奖励2:分析能力(lv3→lv4)】
【解锁新能力:学术辩论(提高75说服力,30概率直接说服学术对手)】
【特别提示:你的社会影响力正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