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盘古一号和开天系统(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和空间里拿出来用是两个概念,成就感满满啊!

    所有的研究员都毫不怀疑苏豫说得这一点,毕竟他们已经使在用几十年之后的那些电脑,技术路线清清楚楚,工作效率也是没得说,现在需要的就是时间,进化需要时间,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也需要时间。

    解决了最核心的处理器的问题,其他各种各样应用型的集成电路从设计到生产,就都不是太大问题了,整个团队疯狂地运转了起来。

    在打造生产线的时候,苏豫刻意安排了两套,在盘龙集团那边的高级别厂房中也同步安装了一条。

    六月中旬,第一套数控电话交换机下线,并立刻投入北望特区进行电话线路的整体改造。

    新设备的启用,几乎让通话容量和效率得到了指数级别的提升,这也让电话走进千家万户的成为了可能。

    安装电话,立刻成了北望地区最热门的话题,一千元一台的安装费,对于已经富裕起来的北望人来说不算一笔吓人的开销。

    元宝大队自然成为了第一个家家通电话的村庄。

    在苏豫的建议下,“112总部办公室”经过快速协调,在邮政系统中独立出了“华国电子通信集团”,同时将整条数控交换机的生产线转交给了该集团运作。

    七月下旬,第一台数字bp机下线时,“华国电信”整体构架已经初步建立,bp机的生产和营运也随即移交。

    苏宝集团的“112实验室”明确了定位,就是进行高端研发和生产线的搭建,后续具体的落地和实施,交由“112办公室”去整体策划,当然苏豫会给出一个大体的方向性的思路和构架。

    当然,芯片工厂成为了核心中的核心,必须由苏宝集团掌握。

    经过综合考量,将最核心的微处理器加工生产线放到了大宝山肚子里的“112工程处”。

    李成功这一年多来也没闲着,山肚子里的空间又被扩充出了一倍不止,完全可以容纳数个大型工厂。

    优质新型种子的大规模播种,其实已经失去了保密的意义,除了最新的品种还保留在112工程处,其他种子的调拨和交易,苏豫将其全部纳入了农资大市场进行统一管理。

    这样的话,112工程处就空出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