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皇后要生了!(1/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纲和宗泽私下里的关系本就不错。

    李纲主战!

    宗泽主战!

    第一次抵御金人,两人通力合作,坚持抗金。李纲遭到投降派弹劾时,宗泽亲自上书朝廷,称‘纲忠义无双,乃社稷之臣。’

    李纲在朝中,宗泽在外面组织义军,相辅相成。

    如今宗泽要拜相,对朝廷的政治格局,以及未来对抗金国,都是非常有利的。

    宗泽是文官,入政事堂很正常。

    宗泽不是少年天才类型,年轻时四处游历,见过官场的黑暗,看到过边境的空虚,以及百姓的困苦。

    国家危难,百姓艰难,他却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是有了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宗泽在三十三岁时,才参加朝廷的殿试,因为抨击时政被放在末尾,只得了同进士出身,自此踏入仕途。

    宗泽在地方上历任馆陶县尉、浙江龙游县令、山东胶水县令、山西晋州赵城县令、莱州掖县县令,每到一地就造福一方。

    担任县令近二十年,宗泽没有成为老油条,依旧忧心国事。

    对地方政务,更是了如指掌。

    在五十五岁,宗泽担任登州通判,因为政绩卓然升任登州知州。

    宗泽一向是惩治不法,当时登州的道士高延昭恃势犯法,宗泽依法处置后,高延昭等道士向赵佶进谗言,导致宗泽被罢官。

    后来得到特赦,宗泽去了四川担任巴州通判。

    宗泽去过江南任职,到过北方苦寒之地,见识过天府之国的富庶,足迹遍布各地。

    这些经历,让宗泽执政很稳健。

    在赵佶禅位后,宗泽入朝担任宗正少卿。因为性情刚烈遭到投降派的忌惮,被排挤出朝廷,去磁州担任知府、义兵都总管。

    历史上宗泽一力抗金,凭借组织的义军,硬生生挡住金人。

    可惜赵构拖后腿,导致所有的谋划失利。

    宗泽没有何栗那样漂亮的状元出身,也不是大家族出身,更没有依附权贵,所以在朝中没什么人买。

    李纲知道宗泽的情况,旗帜鲜明道:“宗泽拜相,臣非常赞同。目前的朝廷,就需要宗泽深知百姓疾苦,更敢于迎战金人的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