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若非你先沉默,我怎敢先说。”(1/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离开语源塔的那天,没有送别,没有仪式。星轨的航班早就不为“手动申请的个体”保留时间。我乘的是一艘老式的载人引导舟,推力弱,稳定性差,需要靠传统的轨道制图穿越三层语网认证,才被允许驶入未完普及区域。

    舱内只有我和一台不联网的古代记录仪,还有一枚来自芙临的“语言权证”,金属质地,边缘有塔语刻痕,中心铭文是我曾在三十年前写下的一句塔语:

    “若非你先沉默,我怎敢先说。”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语言不是一场争夺,而是一次放弃。

    现在的文明已经不再记得“沉默”的意义了。

    塔语系统的覆盖率在大多数星域已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五七。剩下不到百分之一的“空语地带”被定义为“塔语后渗区”,也被称为“沉语荒带”——一种不是因为科技落后,而是因为语言意愿不配合而未能完成连接的地方。

    我申请去的,是那其中最深的一片区域,编号为:星域r-44

    那里原本是个小型开拓殖民点,塔语初期布点完成后,出现了反常的数据噪点——入语失败率高达74。个体接入塔语系统后普遍出现情绪闭合、表达逆流、语言拒绝等异常状态,后被迫中止植入。

    这是我主动要求去的地方。

    因为我想知道,在这个连婴儿哭声都能被自动解析为“情绪图谱”的时代,还有没有哪怕一个人,是说出来的语言不被系统承认的。

    舟行十三昼夜,我终于抵达星域r-44主节点:遗落村。

    这是一片由生物合成木构建筑搭建的小型聚居地,没有塔语广播,没有“意图同步塔”,甚至连标准回响器都不再工作。落地之后,我看到的第一群人,是一群孩子。他们围坐在泥地上,不在对话,而是在彼此画着什么。每个人都有一块粗糙的语石板,用手指蘸泥在其上涂画。

    我走近才看清,那些图案既不像字,也不像图。像是心情碎片的图腾,几何、线条、波纹、缺口、断笔,每一块语石板都是独一无二的,像是没有语言的语言。

    一个看起来不过七八岁的孩子抬起头望向我,眼睛干净得像根本没接触过“被听见”这件事。他没有开口,却将石板递到我面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