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一个承诺(1/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富弼也终究没有敌过这个诱惑,最终与范仲淹一起,把这份新政大纲联名提交给了赵祯。

    原本,朝堂间只是隐隐有些关于新政的流言蜚语,直到这份新政大纲的正式提交,就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可赵祯却好似对朝中的种种反应全然不顾,收到劄子后便立马下诏明发文书,给梁适与富弼都加了官,共同商议新政的具体细则。

    然后朝中就更热闹了,新政支持者和反对者首先就打成了一锅粥,再其次便是新政支持者内部也有诸多矛盾。

    说到底,还是梁适的名声太差,以致于让很多人都有意见,就连远在家中为母亲服孝的欧阳修,都去信来了汴京找范仲淹询问情况。

    好在范仲淹威望显着,能在新政旧人内部为梁适张目,勉强稳住局面。

    再加上梁适这人,铁下心来之后,也是真把自己当成了新政党人一般。

    在随后的政令商议中,果断摒弃前嫌,提出把改制后的门下侍郎一职交由韩琦,再召回如今还在各地任职的王素、余靖等诸多新政旧人。

    这番高风亮节之举,无疑是再一次加高了他的威望,也把一直反对梁适的韩琦,给直接比了下去。

    不过话是这么说,可官制改革终究不是小事,尤其还要裁撤那么多衙门闲官,朝堂上还有的吵呢。

    所以为了能尽早有所成效,梁适便是想到了之前就准备的武备改革。

    这第一把火,自然就得由狄青来烧,这时他刚经历被韩琦炮轰,正处于四面皆敌、孤立无援之境地。

    见到梁适递上来的橄榄枝,自是没有拒绝的道理。

    只不过鉴于如今很多改革都没真正推行,国家财政收入有限,暂时只能在地方军队整顿层面,进行一些小范围尝试。

    但不管怎么样,这至少是走出了第一步来。

    在这么热闹的朝堂风波中,既能纠察百官,又可集体上书反对中枢政策的谏院,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

    好在现任知谏院范镇,虽然不是当年的庆历旧人,但在态度上,也是倾向于支持裁减冗费与安民养本,算是半个改革派。

    这倒是给顾鹤跟顾廷烨省了麻烦,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